前沿|解決鎂合金腐蝕痛點新工藝——復合氧化技術
發布日期:2023-11-09 瀏覽次數:1116
鎂合金是目前已知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具有比強度和比剛度高、切削性優良等特點。近年來,鎂合金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成為重點研究的輕質材料,并已開發了一系列技術以促進其在交通工具、航空航天以及國防軍工等領域的應用。我國在鎂合金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在合金化設計和塑性變形等技術研究方面。此外,開發了一系列高強、導熱和耐熱等鎂合金,這些在航空航天和國防軍工領域的高強鎂合金已部分替代了中強鋁合金。盡管鎂合金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其低標準電極電位以及氧化膜的疏松多孔性,使得它在大多數腐蝕性環境下容易發生電偶腐蝕、環境腐蝕等問題,這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因此,如何提高鎂合金的耐蝕性已成為鎂合金廣泛應用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傳統解決鎂合金腐蝕的表面處理方法有陽極氧化、微弧氧化、化學轉化、電鍍與化學鍍等等,但這些表面處理技術對于解決鎂合金腐蝕問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陽極氧化:孔洞大、膜疏松、密度低、不能滿足鎂合金高防腐要求;
- 微弧氧化:受自身電解工藝影響,無法避免形成多孔膜層,膜層的多孔性為腐蝕過程電解質溶液的滲透提供通道,使腐蝕加劇,耗能大成本高,工藝時間長;
- 化學轉化:膜比較薄,硬度與耐蝕性較低, -般作為裝飾及中間防護工序。
- 電/化學鍍:工藝復雜,成本高,結合力低,目前處理中的Cr、F及鍍液對環境污染嚴重;鍍層中多數含有重金屬元素增加了回收的難度與成本,目前未實現產業化。
綜上所述,傳統的表面處理技術還不能完全解決鎂合金腐蝕痛點,因此,從技術的角度加強鎂合金表面處理技術的發展、深入研究保護膜形成的機理,可進一步改善表面防護膜的性能以解決鎂合金腐蝕痛點,在行業應用領域上對推進鎂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領域與電子工業等領域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效益。
復合氧化技術,是一種針對鎂合金材料的耐蝕性、耐磨性、耐高溫等性能問題研發出的鎂合金表面處理最新工藝,工藝完美的優化了這些問題,復合氧化技術是繼化學鍍、轉化膜涂層、陽極氧化、有機物涂層、熱噴涂和氣相處理等鎂合金表面處理之后研發的最新技術。鎂合金復合氧化技術具有工藝簡單、材料適應性寬等特點,所得膜層均勻、質硬,可以起到長期的保護作用,鹽霧時間可達200小時,涂層與基體的結合緊密,這也是鎂合金表面處理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
網址:www.hqhf.com
眾平臺:華清高科
聯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寧西路1666號